瓷砖铺贴翻了车?你是不是陷入了这5大误区

2022-07-20      

装修中,选购瓷砖可以说是最让人头痛又懵圈的项目之一,因为很多消费者都是装修小白,不知道选购瓷砖的技巧,所以不少人都去网上学如何挑选好瓷砖,但往往事与愿违,买完瓷砖、贴完后才发现装修出问题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翻车情况,一般是因为过于相信网上的选砖铺砖知识。

今天,华舜瓷砖总结了购买、铺贴瓷砖容易陷入的五大误区,让你买砖铺砖少走弯路。

误区一:瓷砖坯体越白越好

不少消费者会被一些不良商家误导,误认为瓷砖的坯体越白就是越好的。在他们看来,坯体越白说明砖坯杂质越少,质量也就更佳。但单靠坯体的白度来判定其质量好不好显然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导致很多人选到劣质瓷砖的原因之一。

瓷砖坯体由粘土、石英、长石煅烧而成,原料呈现白色,加之烧制之前,原料会进行除杂,一些有色金色如铁离子等就过滤出去,从而得到比较白的坯体。而影响砖坯白度的因素有三个:原料、除杂工序、添加硅酸锆。

原料产地不同,会影响砖坯白度。比如广东的粘土偏白,而夹江的土质偏黄,同样工艺和流程下来,广东砖烧制的坯体偏白,而夹江的就偏红,即使通过除杂处理,夹江的瓷砖坯体也没有广东瓷砖那么白。

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会认为瓷砖的坯体越白就是越好的原因。在不少消费者心中,广东砖是质量好的代名词。于是在有些导购的误导下,消费者就以坯体白度来分辨瓷砖是不是广东货,从而来断定瓷砖的优劣。但原料并不是决定砖坯白度的唯一影响因素。

除杂工序和硅酸锆也是影响因素。在烧制瓷砖之前,原料会进行除杂,一些有色金色如铁离子等就过滤出去。除杂工序越细致,得到的坯体也会更白。此外,还有不少生产厂家会利用在泥料添加硅酸锆的方法来提高坯体的白度,但如果用量超过限定值就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瓷砖过程中,需要留意瓷砖的3C认证和所属的放射性类型。

误区二:瓷砖规格越大越好

大规格的瓷砖能带来开阔大气的空间延伸效果,因此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消费者也往往因此陷入“瓷砖规格越大越好”的误区。规格越大的瓷砖价格越贵,此外瓷砖的规格尺寸最终会影响到装修后期的施工成本,因规格过大对施工铺贴要求更高、更严格,施工成本会随之增加。

瓷砖尺寸的选砖是由装修面积决定的,并非随心所欲,倘若选择的瓷砖规格过大,就会出现无法对缝,甚至会出现遍地都是窄条的情况。不仅装修成本高了,还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可谓是得不偿失。所以说瓷砖规格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合才是最好的。

误区三:瓷砖越厚越结实

大部分消费者还会认为,厚薄是影响瓷砖质量的重要因素。越厚的瓷砖越耐用,越抗压,使用过程中更不易发生开裂、崩角等情况。但瓷砖的强度取决于它的密度,而非它的厚度。

因此,消费者在挑选瓷砖时,不应该着眼于厚度,而是应该关注密度。在同样规格、同样类别的产品下,质量越重,说明瓷砖密度越高。也可以通过查看瓷砖背面颗粒的细腻程度来鉴别瓷砖密度高低,一般情况下,瓷砖颗粒越细腻,致密度越高,其破坏强度就越高。

误区四:瓷砖吸水率越低越好

网上教消费者挑选瓷砖时,一般都会提到测试吸水率的办法,而他们大多都会认为瓷砖的吸水率越低,质量就是越好。

吸水率虽然是评价陶瓷砖内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但并非绝对指标,一味追求低吸水率也可能出现问题。国家标准中对各类瓷砖的吸水率均做了明确规定,各类瓷砖的吸水率范围为:陶质砖>10%≥炻质砖>6%≥细炻质>3%≥炻瓷质>0.5%≥瓷质砖。

不同空间对瓷砖吸水率的要求不同,铺贴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吸水率过高的瓷砖坯材密度较松、容易吸水,瓷砖经热胀冷缩后会导致表面龟裂,甚至瓷砖脱落。

需要注意的是,吸水率过低也容易因为铺贴方式不当而造成脱落。传统的铺贴方法多使用水泥砂浆,而水泥浆液中含有的水分可以被瓷砖吸收并固化,从而形成瓷砖对墙面的抓握力。一旦瓷砖吸水率过低,这种抓握力无法形成,就会增加瓷砖的脱落率。

在相关标准中,瓷片产品的吸水率为大于自身重量的10%。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墙砖或瓷片产品时,不要迷信瓷砖吸水率越低越好的说法。

误区五:瓷砖铺贴不留缝

随着大理石瓷砖品类出现,为了达到媲美天然石材装修效果,密缝铺贴成了大理石瓷砖厂家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突破性工艺。越来越多的陶企也推出了这一工艺,密缝铺贴越发流行起来。但消费者也容易陷入“瓷砖铺贴可以不留缝”的误区。

不少消费者其实并不喜欢瓷砖留缝铺贴,因为一旦留了缝,缝隙便容易变脏、发黄、发霉,使得地面和墙面不仅难看还不易清洁。但瓷砖和粘贴瓷砖的水泥砂浆都会存在热胀冷缩的问题,在温度或湿度改变的情况下都会产生一定的伸缩,不留缝会导致瓷砖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起鼓或者开裂现象。另外,虽然现在的瓷砖都是机械化生产,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如果不留缝,在铺贴时容易出现接缝不平整,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而如今流行的密缝铺贴对瓷砖生产工艺要求极高,其中包括平整度差、尺寸差、吸水率、热膨胀系数等指标,都需要严格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种种严苛的要求,也就意味着能真正落地这一工艺的瓷砖品牌寥寥无几,其次铺贴成本也会高得可怕。

转自:中国陶瓷网